第295章 朝阳离国

    魏昭堇走后,由李纯妍出面,向柴宗训提议,迁都大典之后,让魏昭堇带着皇太孙去红螺寺住上一段日子。
    此举本就是为了皇太孙的身子着想,柴宗训自然没有异议。
    魏昭堇与太子元明提及此事时,他倒是有些诧异,握笔的手也稍微停顿了下。
    “母后说了,父皇那里,她自会去解释,这原也是为了弘基好。”
    “那便去吧,迁都之事还有许多收尾的细节,得有人盯着才行。”
    魏昭堇自然明白,太子元明说这话的意思,她们母子俩怕是要自行前去了。
    很快便到了迁都大典这日,大周的文武百官以及各国使臣齐聚皇极殿,迁都庆典隆重恢宏,柴宗训也早早地来到殿内就坐。
    柴宗训先是接受了诸臣以及各国使臣的朝贺,紧接着便是大宴群臣及朝使。
    文臣武将及使臣同在赞礼官的带领下山呼“万岁”,场面一时之间颇为壮观。
    九爵进酒,百戏助兴,第二日,柴宗训率领众臣拜谒太祖世宗位于京北府的陵寝后,以郊祀礼成再次举行大宴。
    参加此次盛典的各国使臣皆得到了柴宗训的赏赐,并且柴宗训下旨今后凡是各国使臣前来觐见大周天子,无论是否是大周属国,皆有封赏。
    自室利佛逝分崩离析之后,许多祖籍大周的侨民,纷纷通过割据方式,瓜分了室利佛逝境内的大部分领土,自立为王。
    他们也趁着此次大周举行迁都大典之际,跨越山海,不远千里来朝。
    柴宗训应他们之请,授以他们印玺、冠服,册封他们为大周附属国之国君。
    迁都大典结束之后,有一两位国君还携妻儿长居京北,甚至于在此寿终正寝。
    后柴宗训传命外事部,以王礼安葬,由朝廷奉祀。
    此番抵京参加迁都大典的和凝,还抽时间拜访了枢密院副使张永德,带来了其孙张文蔚的一封书信。
    自从张文蔚与晋阳成婚之后,他就已经成为了东女国君之夫,有许多事也就变得身不由己了。
    连探望祖父母也成了一件奢求之事,不能在张永德与晋国大长公主膝下尽孝。
    “多谢和首辅不辞劳苦,替他走一趟,不知文蔚与晋阳公主是否一切安好?”
    “一切都好,张副使可有话需要我代为转达?”
    “咳咳……和首辅稍待,老夫这就去手书一封。”
    晋国大长公主望着张永德远去的背影,十分心酸。
    今年以来,张永德的身子时好时坏,他不知多想写信,让张文蔚回来一趟,祖孙团聚。
    张永德身为枢密院副使,大可向柴宗训请旨,他看在祖孙人伦的份上一定会允准。
    可张永德清楚,自张文蔚远赴东女国后,他的身份早已发生了变化。
    与张家而言,张文蔚不再是自家子弟,而是需要以礼相待之人。
    “和首辅久等了,敢问使团何时离京?”
    “十日之后,眼下陛下对东女国可能还有旨意,不过最晚不过半月。”
    和凝从张永德手中接过书信后,便告辞离去了。
    徒留张永德与晋国大长公主在一旁,不发一言。
    和凝奉旨觐见,只为一事。
    虽说太子元明已有庶女出生,但朝阳乃是柴宗训之女,若要论继承东女国君的位置,还是要优于永明郡主。
    因此,柴宗训有意让朝阳随和凝一同东归,在晋阳手底下熟悉东女国政务。
    “陛下所言甚是,既已确立朝阳公主为我东女国的继任之君,早日随臣归国,也是理所应当。”
    和凝还提及,晋阳公主也有意愿,让朝阳公主尽早远赴东女,她也能手把手地再教上几年。
    “既如此,那便就这么定了。此事朕会安排,你只需做好启程前的准备即可。”
    和凝走后,柴宗训移驾景仁宫,方才与李云烟提起此事,她当即就忧虑起来。
    柴宗训不是不知道李云烟所虑为何,不过朝阳既然作为东女国的下一任国君,迟早要与他们分别,只是或早或晚而已。
    其实,柴宗训并非没有自己的打算,若是过几年,他有什么三长两短,太子元明继位称帝,那么永明的合法性就会超越朝阳。
    倒不如现在就让朝阳离开大周,将其送往东女国,到时候即使柴宗训不在了,也不会轻易动摇朝阳作为东女国君的地位。
    “臣妾只是担心,朝阳是否能够习惯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度日。若是陛下坚持,臣妾也没什么好说的,遵旨便是。”
    朝阳虽不是李云烟的第一个孩子,但却是唯一一个女儿,在她心中自然不同。
    但孩子总有一日,需要远离父母的身边,才能彻底地成长起来,李云烟也不可能始终攥着那根风筝线紧紧不放。
    “你同意就好,朝阳那里,朕自会去说,只愿她也能理解朕的苦心……”
    柴宗训本以为朝阳会十分反感此时远赴东女的建议,不料他一提,朝阳甚至还表现地有点子兴奋,一再询问和凝几时出发。
    “你可想好了,此去
新书推荐: 综漫:开局芙兰朵露的房间 惊!开局被撞,她拥有了双重身 全球高武:我却在打怪升级! 自带空间的天才女娃 最强血脉,孩子多点不过分吧? 痴傻三年被灭门,苏醒后我无敌了 开局尖刺蜘蛛,进化阴影主宰! 清明赋 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桃花雨与观音露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