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赋现在想要争一个对错。
这对于刘赋来说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他虽然已经掌握辽东成为辽东的王,但作为一个统治者,刘赋所拥有的经验实际上并不多。
这一点荀彧或者是诸葛亮,他们都能看出端倪来,但刘赋却看不出来,这并非他的能力不行,只不过是不在其位时经历极少,经验不够而已。
这也和刘赋这样一个穿越者身份没有任何关系,纯粹就是缺少经验而已。
而在此时,看到刘赋忽然开始思考法理和情理这两个问题并开始为之迷茫的时候,诸葛亮和荀彧心中也感到十分的欣慰。
他们二人觉得此时对于辅佐刘赋来说,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刘赋现在走上的一切道路都是正确的。
在诸葛亮和荀彧的心中,刘赋终于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他将面临一个新的抉择,应该说此时作为一个君王,作为一个治国者,刘赋终于要完成进阶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进阶,这是从一个明君到千古一帝的进阶。
刘赋之前所做的一切,从开始改善民生、收复失地到祛除外族最终完成了统一,虽然现在只是明面上的统一,其他的异族国还并未覆灭,只是称臣纳贡而已。
做到这一切,便已经可以算是一个明君了甚至是千古明君,但在诸葛亮和荀彧他们的心中,明君和千古一帝是有差别的。
明君可以有很多个,但一帝却是唯一的,那是更大的功绩。
而要做到这一切,当然离不开许多方方面面的抉择。
一向不会越权办事的诸葛亮,此时却是代替刘赋作出了抉择,发号起了施令。
“方统领,你且站起来,大王不会怪罪于你,此事将来还要嘉奖于你,没有事了,大家也都退下吧,各忙各的去。”
作为一个臣子,却代替王侯,甚至是皇帝发号施令,这是为臣子的大忌。
诸葛亮觉得自己很了解刘赋了,他知道刘赋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哪怕此刻站在了将来作为帝王的十字路口。
“就按照亮这样处理,您看怎么样?”
居然都已经这样说了,那肯定有他的道理,刘赋知道智者肯定不会做那种过分的事,像诸葛亮这样的智者更不会做各种僭越之事,但他现在既然做了,那肯定就另有深意。
“也许本王真的错了,诸葛先生竟然匡正了我的过失,又有海瑞在面前谏奏一本,那就这样做吧。”
刘赋并未绕开此事,也没有为了一点可怜的面子而把此事敷衍过去,他直接走到方统领面前对他讲道:
“是本王回去之后会好好想一想,若本王做的不对,必定会向你赔礼道歉,也给你一个公道。”
“本王不会让你们寒心的,这件事我会回去仔细思考一下,等我的答复。”
这样的态度,纵然刘赋真的有错,面前的这些臣子和黎明百姓们又岂会怪罪于他?
只怕是更加爱戴于他都还来不及。
果然刘赋此话一出口,方统领直接感动的涕泪直流,底下的百姓们有一些人也忍不住掩面哭泣起来,他们的哭泣并非是因为受了委屈,而是因为拥有刘赋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王爷,挨了打就立正,如果有错就认,他是如此的朴实。
有话直说,却从来不绕弯子,这点极其难得。
刘赋并未阻止大婚之地百姓们的布置和庆贺,他们在此地为自己热场子,既然诸葛亮都已经替自己做出了决定,那也没必要再阻止他们。
但在回去的路上,坐在马车里,刘赋此时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刚才你帮我做出了决策,想必心中自有一番道理,现在本王有些迷茫,能否对我说说这其中的道理。”
诸葛亮此时看向荀彧,二人相视一笑,然后点了点头。
诸葛亮首先问道:
“臣敢问大王,将来的辽东和后汉大王是想要将他们变成强秦呢?还是变成初汉?”
刘赋疑惑的问道,“这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便在此时,荀彧开口说到了点子上。
“当然有区别,大王若是想将辽东和后汉变做强秦,那就要学习商君之法,强兵强国,那便要将律法钉死,不能夹杂任何一点人情味,全部一律依法而行。”
“那我若是要将辽东和后汉,变做初汉应该如何做?”刘赋此时还不太懂强秦和初汉之间有何区别和差异,但还是顺口问了一句。
诸葛亮此时说道,“初汗便是东汉开国之后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与民休养生息,他们虽然在历史之上名声远不如其他几位盖世的帝王,但却都是千古的明君,他们与民休养生息之时,所执行的律法便有情理在其中。”
经过诸葛亮和荀彧这样一说,刘赋大概其明白了一点这两者的差距。
秦朝因何而变得强大?
说白了其实就是商鞅变法,商君法之中的各项律法全都是规定死的,根本不存在任何的情理可言,一家犯罪10家连坐,但只要你杀敌立功,便可以得到爵位和官禄。
这确实做到了有法可依,但却没有任何一点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