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星桥试验段的成功测试之后,谢轩和他的团队进入了更紧张的工作阶段。随着初步成果的公布,星际联盟的各个成员国都在关注恒星桥的下一步计划,期待这个跨时代的工程能够带来深远的变革。
恒星桥的试运行被安排在火星城市和地球的量子传送中心之间,作为一项历史性的壮举,这一试运行将是人类第一次在恒星桥上进行大规模的物资与人力传送。为确保试运行的安全,团队进行了多轮演练与模拟,进一步优化了传送通道的稳定性和响应机制。
在火星城市的指挥中心,谢轩与团队成员密切关注着恒星桥试运行的前期准备工作。量子通道的稳定性一度成为整个项目的焦点。通过之前的几次测试,他们发现量子空间中的波动远比预期更为复杂且频繁。虽然监控系统和节点共振调节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难以预测的异常波动。
当试运行即将开始时,指挥中心内气氛紧张而专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准备就绪,确保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谢轩站在指挥台上,目光注视着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心中默默为即将到来的试运行祈祷。他知道,这一刻将决定恒星桥是否真正具备应用价值,也将影响人类星际移民的未来。
随着启动指令的下达,恒星桥的能量系统逐步提升至预定值。各个节点开始同步运转,蓝色的光束沿着桥体延伸,逐渐连接成一条稳定的传送通道。通道内,能量波动缓缓调节,稳定的量子空间逐渐形成。试运行的第一批传送对象是一组高精度设备和生活物资,这些物资将从火星传送到地球的量子传送中心。
屏幕上,传送过程的数据流动平稳,所有设备的状态显示正常。几秒钟后,地球量子传送中心传来消息:物资已成功抵达,传送过程无误。指挥中心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团队成员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他们为这个历史性的成就而欣喜。
然而,谢轩的表情依旧保持着冷静。他知道,物资传送的成功只是试运行的一部分,接下来才是这次试运行最关键的阶段——人员传送。
团队选择了两名资深的传送技术员作为试运行的志愿者。这两人经过了长时间的量子空间适应性训练,并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了多次演练,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充满信心。当他们走上传送平台时,周围的工作人员和科学家们都紧张地注视着他们,整个指挥中心内的气氛再度凝聚。
谢轩通过通讯设备对他们说道:“你们是人类星际探索的先驱,这次任务不仅仅是一次试运行,更是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重要一步。我们会密切监控整个传送过程,确保你们的安全。”
随着谢轩的鼓励,传送程序被正式启动。传送平台上的两人身影逐渐被蓝色光芒包围,转瞬间消失在传送阵中。在屏幕上,通道内的能量波动开始活跃,但在节点共振调节器的作用下,波动逐渐平稳,系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几秒钟后,地球的传送中心传来确认信号,两名志愿者已安全抵达目标位置。整个过程无波动异常,传送的时间比预计还要短暂。这一消息在指挥中心引发了更大的欢呼,所有人都沉浸在激动与兴奋中。
然而,就在指挥中心庆祝的同时,谢轩收到了来自地球传送中心的反馈信息。两名志愿者虽然安全到达,但似乎在传送过程中经历了短暂的意识紊乱现象,脑部扫描显示有微弱的能量残留,虽然没有实质性的伤害,但这一情况还是引起了团队的重视。
谢轩迅速组织了临时会议,召集生物学家、量子物理学家以及心理学专家展开讨论。生物学家王博士首先提出,量子空间的能量波动可能会对人类神经系统产生轻微影响,尤其是传送过程中,人体在不同的空间维度中转化,很可能导致短暂的意识偏移。
心理学家则认为,志愿者的意识紊乱可能与心理因素相关。在传送过程中,人类的视觉、触觉和大脑的认知系统都经历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这种体验或许是紊乱的根源。
量子物理学家唐博士则从量子空间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认为,恒星桥的量子通道虽然稳定,但由于量子空间的本质不确定性,人的意识在其中可能会受到量子波动的微弱干扰。唐博士建议在传送平台上加入“意识稳定器”,通过特殊的电磁场屏蔽来减轻这种干扰。
谢轩采纳了唐博士的建议,决定在传送平台的改进方案中加入意识稳定器。同时,他还要求医疗团队为每一位参与恒星桥传送的人员进行更全面的神经和心理健康评估,以确保所有传送人员的安全。
恒星桥试运行的数据分析和改进方案在接下来的数周内迅速完成,团队对传送平台进行了升级,新的意识稳定器成功减少了后续传送人员的意识紊乱现象。在这一改进的支持下,恒星桥的传送技术逐步完善,为未来的星际移民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随着恒星桥的试运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谢轩向全球宣布,恒星桥将正式投入小规模的试运营阶段。地球和火星之间的量子通道正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