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无路的永安帝,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只能无奈地宣布禅位给巩永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从湖南传来了平定叛乱的捷报,这让巩永固的地位更加稳固。
在众人的拥护下,巩永固顺利地登上了皇位。他改国号为夏,定年号为初平,并对前朝的皇室成员进行了封赏。他封永安帝为安乐公,将驸马府改名为安乐府,赐给永安帝作为府邸;同时,他也封顺治帝为和乐公,将南京怀宁侯的府邸赏赐给顺治帝作为府邸。
册封卢象升为安国公、四川总督,孙传庭为宁国公、陕甘总督,第二镇镇统白山为辽国公、辽东总督,第五镇镇统梁佐为定国公、直隶总督,茅元仪为镇辽侯、两江总督,山东巡抚周亮工出任闽浙总督,卢象晋任河南巡抚。李定国为卫川侯,任四川总兵;姚威为武宁侯、庐州总兵。
新设皇宫侍卫五十人,一等侍卫为正三品,二等侍卫为从三品,三等侍卫为四品,均由功臣、地方督抚之子担任。
孙传庭之子、扬州知府孙世宁出任一等侍卫,任侍卫总管。
第一镇镇统李青山进爵兴平侯,担任江北总兵;第三镇镇统艾双双进爵兴宁侯、任镇江总兵;第四镇总兵任七为宁安侯,任江南总兵;第六镇镇统马千锤进爵平安伯,任通州总兵;第七镇镇统崔恒进爵兴胜侯,任扬州总兵;第八镇镇统石俊进爵兴安侯,任保定总兵;第九镇镇统高斌进爵宁武侯,任九门提督;第十镇镇统李本深进爵靖南侯,任陕西总兵。
其余镇统除刘孔中封伯爵外,魏知策、李明山、张七、范次吾、赵完瑛、张立位、高一功、刘芳亮、郝摇旗等人均封侯爵。
追封原第十、十一镇镇统李明远、何慎为兴平侯、兴昌侯,李明远七岁的儿子李玉、何慎三岁的儿子何平远分别担任兴平伯、兴昌伯。
定远军参赞许德士赐爵文信侯,担任军机大臣;定远军内军械所统领薄珏赐爵武定伯,信鸽专家张万钟赐爵忠烈伯。
巩永固规定,公爵可传三代,侯爵可传两代,伯爵可传一代,每传承一代,降爵一次。这一规定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贵族和官员都感到不满,但他们不敢公开反对。
处死瞿式耜、庞天寿和马吉翔后,内阁大学士方岳贡等天主教官员纷纷以年老体衰为由向皇帝请辞,巩永固毫不犹豫地全部恩准了他们的请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请辞的官员越来越多,就连李邦华、李明睿等正直官员也上了请辞奏折。
巩永固一一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他深知这些人的心思,他们无非是想通过辞职来表达自己对大明的忠心。
巩永固在掌握政权之后,着手大力改组内阁制度。
经过深思熟虑与精心规划,他构建了全新的权力架构:设立军机处,作为自己处理军务的机构;扩大内阁行政权力,内阁设首相一人,肩负统筹全局、引领方向的重大职责;同时,设置副相两人,辅助首相处理各类繁杂事务。
为了避免权力过度集中与职能混乱,规定首相与副相均不得兼任尚书或侍郎之职,以确保各职责界限清晰,分工明确。
此外,巩永固还对朝廷的机构设置进行了创新与拓展。在原有的六部之外,增设了商部。
商部则专注于管理商业活动、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商业发展与贸易交流等商业领域的工作。
在人事任命方面,巩永固经过多方考量与审慎抉择,起用担任过苏州知府、礼部侍郎的陈洪谧担任内阁首相,任命担任过两淮盐政使、应天府尹的白源出任户部尚书,扬州盐商萧天逸次子萧远和担任商部尚书。
在政权架构的调整与变革中,对于给事中这一类的言官,巩永固做出了果断且坚决的决策,一律予以裁撤。
他认为此类言官在过往的政务运行中,不仅未能发挥积极有效的监督与建言作用,反而常常因个人私利或派别纷争,干扰政务的正常推进,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与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强化监察职能,巩永固任命巩德担任监察御史,并大力增加御史台的权力,使其在监察百官、肃正朝纲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处置权。
不仅如此,为了保障御史台能够更加有力地履行监察职责,巩永固还特别给予御史台五千兵丁的配置。
这些兵丁将听从御史台的调遣指挥,协助御史们进行调查、抓捕、审讯等相关工作,确保监察工作能够高效、有力地开展,对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官员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以达到整肃官场风气、提高政务效率、推动国家治理的目的。
为了有效弥补因大量官员辞职而带来的职位空缺问题,巩永固当机立断,迅速下达命令。
他决定调用定远军官学校培养的三期学生,将这些在学校中经过系统学习和严格训练、具备扎实知识基础与专业能力的学生,补充进入到各个相应的部门当中。
巩永固深知,这些学生虽然年轻稚嫩,在经验上或